為什么說去底也算是一種修飾圖片的手法呢?我們來看看這張圖片,這張圖片是我從一個電商網站上保存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這張圖片雖然十分的美觀,但是模特的裙子和背景色調很接近,比較不容易展示裙子的細節。
我們把他做成一頁雜志,可以發現這個頁面從版式結構上來說并沒有什么問題,整體畫面也十分美觀。
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做一版能夠展示裙子細節的版面,那么我們可以嘗試把這個模特摳出來,裙子在純色的背景上就足夠清晰和亮眼了。
把去底的模特放進版面中,這兩個版面對比一下,是不是右手邊的版面更加簡潔有力呢?
另外,去底的圖片相比起矩形圖片也會顯得更加靈活。我們用這樣一個多張矩形圖片整齊排列的畫面來作為例子。這個版面排列十分整潔美觀,信息都一目了然。
但是如果我們想要讓版面變得更加活潑和有張力一些呢?我們就可以通過去底來實現。利用圖片去底之后所形成的負空間進行排列圖片,讓圖片錯落有致地排列在版面里,這樣靈活處理出來的畫面,會更加熱鬧和有張力。
這些都是雜志中使用去底圖片的案例。
剛剛我們講的只是去底圖片的基礎玩法,接下來我們要講解一下去底圖的另外兩種高階一些的玩法。首先是粗糙去底。粗糙去底就是大致地沿著主體的輪廓將主體摳下來,并不需要嚴絲合縫地摳圖。
還是用這個模特當做案例,如果我們覺得剛剛做的這個版面有些單調的話,那么我們不妨嘗試一下粗糙去底的方法。粗糙去底的方式能讓圖片的形式感更加強烈。
很多時候粗糙去底還會在圖片底下加一個小小的投影,讓圖片有種不規則的小紙片的感覺。
在雜志中這樣的處理方式是非常常見的,它適合用在偏時尚潮流或者是偏文藝的版面中。
第二種進階玩法是半去底,也可以叫做局部去底,意思就是沿著圖片主體的外輪廓將主體的局部摳出來。
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兩種比較常用的局部去底的小技巧。第一種是主體背后有輪廓明顯的物體的話,我們可以將主體沿著主體背后物體的輪廓進行摳圖,例如這個模特背后的門。
當主體背后沒有什么明顯的物體讓我們進行局部摳圖的時候,那也沒關系,我們可以使用第二種小技巧,將主體踩著的地面摳出一部分來,這樣也能一定程度上展示主體所在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