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拋開各種產品經理能力模型,僅聊聊在設計師眼中,一位「靠譜」的產品經理畫像是什么樣子的。
入行設計接近4載,感覺和自己對接的人員對自己的評價中,最喜歡的一個詞就是:靠譜。
沒錯,很中性的一個詞,但是卻包含著別人對你的極大肯定,不需要過多的美化,也不需要過多的捧殺。
轉回正題,隨著對接不同的項目,接觸到了形形色色的產品經理,有剛入職的菜鳥,也有混跡多年的老油條。僅從設計師眼中來看,一個「靠譜」的產品經理,不僅可以提升整體項目流程的效率,同時也可以讓設計、開發、測試人員都處在一種十分融洽的氛圍中共同完成目標。
接下來的正文,就拋開各種產品經理能力模型,僅聊聊在設計師眼中,一位「靠譜」的產品經理畫像是什么樣子的。
一、產品思維
眾所周知,PM 往往需要多樣化的學歷、工作背景,以適應不同的互聯網產品,這是他們自身的優勢,但是背景多樣化帶來的負面效應就是互聯網產品思維的不平衡。一位具有較好產品思維,或者學習能力強,能夠快速塑造自身產品思維的 PM,在對接過程中會很順利。設計師提出的體驗優化點或者方案,產品能夠快速響應并從產品角度給出調整方案,從而將需求細節打磨更加精致。
但是產品思維不強的 PM,設計師在對接需求的時候往往會感到心里很累。在需求提出開始就會很無語,漏洞百出的方案描述,或者只有一句話來描述「增加XXX功能」。看到這樣的需求,任何一個設計師心里估計都要崩潰一陣子。
度過了需求提出的難關,在做需求的過程中,設計師會根據實際體驗和視覺效果進行微調,調整內容需要跟 PM 溝通確認。本來這是一個很正常的流程,但是筆者就不幸遇到過一個「相對」比較「缺失」產品思維的 PM,給出N種優化方案,并附上優勢和劣勢點說明。
但是 PM 的回復是:
我覺得你的方案和我給的差不多啊~
吧啦吧啦吧啦吧啦吧啦吧啦
……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剛開始筆者以為可能是我的方案不清晰?所以還會去認真「撕X」一下,但是后來發現,情況不對啊!
可能不是我方案的問題,而是發現,筆者說的一些優勢和劣勢的問題,對方好像根本沒有意識到,并且自動過濾掉了。他的眼中只有他自己最原始那個漏洞百出,從多個競品里抄來拼湊的圖啊。
對于設計師自己負責的項目,面對這樣的情況,還是需要堅持自己的立場并尋求圓滿的解決方案,但是具體手法,這里就不贅述了。
二、對項目的整體規劃能力
任何產品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敏捷開發的指導下,需要多個小版本的快速迭代上線,從而實現互聯網產品的速度優勢。因此,無論是從0到1的產品,還是線上產品的功能優化,都需要多個小版本快速疊加起來的。
版本一多,勢必會拉長整個流程周期,每個周期內需要完成版本的哪個功能,就是PM需要從一開始就要意識到的(這里需要排除 BOSS 主導的一些項目,畢竟很多時候,老板也就是一句話的事,但是影響到執行層就是天壤之別了),這樣 PM 對產品每個階段的目標有明確的認識,具體反映在每一版本的需求都是層層遞進關系,就算有迭代或者回滾現象發生,也能夠做好風險規避,避免設計和開發重復的工作量。
還是說一下反面例子,如果產品對項目整體缺少規劃能力時,就會出現以下的現象:
縱向上進行功能優化時,每個版本缺少銜接性和遞進,導致每一版本中出現重復設計,或者由于是斷層式需求,所以體驗或者視覺樣式上不一致問題;
橫向上功能重構或者新項目啟動過程中,各個功能模塊之間的邏輯關系不清晰,不同功能模塊之間的跳轉邏輯和復用關系混亂,后期需要耗費很大工作量去排查。
三、節點把控能力
PM 要有主人翁意識,對產品的上線效果負責,所以要把控產品流程的每個節點,以及各個環節之間的配合效果。因為有些項目可能不會專門配置項目經理來把控項目進度和流程,這就要求產品能夠從宏觀大局上出發,在流程與時間上找到平衡點,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同時對于開發調整需要及時與設計、測試同步,避免項目流程阻塞,很多內容需要當事人重新確認,從而耗費工作量。
這里的節點主要指時間節點,畢竟很多設計和開發手中的項目是并行開發的,每個項目需要給出合理排期,一個版本內相對完整的項目時間流程如下圖:
前期 PM 提出需求并進行評審,包括內審、設計評審、開發評審等,在這個過程中交互設計需要設計結束,同時啟動視覺設計。需求確定并收集截止后,后端優先啟動開發,隨后前端開始開發,之后就是進行測試和設計驗收,待 BUG 修復完成后,可進行 Android 灰度測試或者 iOS 版本的內測,隨后就是提交應用商店等待上線。
所以從流程中可看到,設計、開發、測試的工作都是緊密配合并且有重疊的,所以需要做好時間規劃,把控每個節點的啟動和結束時間,同時為每個流程都需要預留可浮動的天數,減少項目風險。
四、品德與責任感
無論產品是否做得好,但是要先學會做人。為人處事要正直端正,唯唯諾諾或者趨利避害的性格是無法勝任的。PM 是項目的牽頭人,如果頭部出現問題,那身體的其他部分就太容易失控了。
曾經參與過一個項目就遇到了一個缺乏責任感的 PM,相比于缺少產品思維或者其他靠譜能力而言,對于團隊的傷害更大,主要表現在:
1. 不愿擔責任
項目出問題需要討論確定時,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任由事態發展或者當事人自己解決,不主動去把控問題解決進度和結果。
2. 處事不端正
內部合作出現問題,總是想著息事寧人,維護表面的和諧。面對強勢的對接人員就容易妥協,面對性格溫和的對接人員就滿不在乎,內心缺少公平公正感。
3. 甩鍋
項目 delay,PM 本身對于關鍵問題不敲定,不發出郵件確認和明確,這樣就會很容易讓項目組內部關系一團糟,問題出現時難免會出現互相甩鍋的現象,結果項目內部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來追責而不是完成項目進度。
在設計師眼中,「靠譜」的 PM 既懂得產品,又懂體驗,同時還有一些美學知識,當然他是一個品行正直有責任感的人……如此看來,作為一個「靠譜」的 PM 也是不容易啊。
每日問答:
你見過最不靠譜的產品經理是什么樣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說出來喲,點贊最高的送一本最新的《破繭成蝶2》!
歡迎關注作者微信的公眾號:「胖喵交互設計」
圖片素材作者:PhilipNordströ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