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下:
這種風格的字體算是字體設計中最簡單的一種形式,因為有章法可循。那么本期的文章就帶著大家一起看看這種字體的章法以及避免的誤區吧。
本篇文章分為兩個部分,諫言部分與案例修改部分。諫言部分會闡述此形式字體的知識點;案例修改部分則運用諫言的理論進行修改,希望大家能夠有所領悟。
做好此類型的字體設計有三條諫言不可忽視,分別為:
何為字體的中宮?
古時寫字有九宮格,居于中間的一格便作中宮。
以「井」為例,中宮收緊字面必定小,字也顯得緊湊有力;中宮擴張字面必定大,字體結構更松卻更規整。
中國傳統書法都講究中宮收緊,因為這樣的字顯得緊湊而有氣勢。但是做“鐵甲鋼拳”這種方方正正的標準美術字要反其道行至,將中宮擴張使字面加大,從而視覺上更規整一些。
下圖以「智」字為例:
中宮擴張后的字在九宮格中所占得面積更大更飽滿,相對中宮緊湊的字型也更規整。
要點:做標準字形盡量將中宮外擴,使字的外形多占一些面積。
這里所說的技法主要指筆畫的連接與省略,因為這種技法必定會使字體的識別性下降,所以要慎用這些技法。
以「苗」為例,隨著字體刪減筆畫的增加,字體的識別性越來越差,最后完全不認識。
筆畫間的連接與刪減都會影響識別性,再比如一下幾組。
不可否認經過筆畫的連接刪減后字體的藝術性提高了,但識別性卻打了折扣。特別是在新手期間,這些技法處理不好就會造成識別性與藝術感的雙重缺失。這是商業設計的大忌。
合適的連接與刪減筆畫能提分,但不合適的連接與刪減卻能讓設計變成負分。這些技法要慎用,如果用的不好還不如不用,因為單純的筆畫細節與結構的處理就能夠滿足大多數需求。
合適的技法一定是適度的,像下面的“城”,經過刪減處理后藝術性與設計感得到了提高,但識別性還是很強的。
單純論識別性的話,肯定還是未處理的更強。處理過的則是識別性與設計感的平衡,所以技法慎用,設計有度,不做設計過度卻無識別性的字體。